“沙漠小麦”亩产294公斤,如何做到的?

日期:2024-06-25 18:18:37 作者:admin 浏览量:36

近日,“日照援疆指挥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试种小麦6400亩”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。日照援疆指挥部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,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,全县三面环沙,沙漠面积占90%。气候干旱少雨,年降水量仅为50毫米至200毫米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日照援疆指挥部是如何成功种植6400亩小麦,并实现亩产294公斤的成绩?记者联系了日照援疆指挥部产业民生组副组长、麦盖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勇,揭秘这一成就背后的“治沙返耕”之路。
改良沙漠 向沙漠要粮食
日照援疆指挥部(以下简称指挥部)自2010年开始对口支援麦盖提县。在过去的14年间,指挥部与援疆龙头企业五征公司根据麦盖提县的总体规划,一直在县城与沙漠的边缘种植防风固沙林,目前,已建立46亩防风缓冲区,以防止风沙侵袭县城。“五征公司一直在新疆从事农机和种植等工作,我们与公司提议能不能在推进防风固沙林的同时,在其后方种上小麦。”韩勇说,“选择种植小麦而非棉花,是为了改良沙漠土壤,将沙漠逐渐改造成半沙漠半熟地,最终成为熟地,也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,满足当地基本农田供给的需求和保障粮食安全。”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五征公司先花费两个月时间,将计划用于种植的沙漠地平整至高低差不超过5厘米。在小麦播种前,指挥部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土地改良工作,在地里添加牛羊粪等有机肥以及保水剂、固沙剂、聚合剂等,让土壤成块粘连,满足播种条件。
良种、水肥是关键
智慧农业来助力
选择适应性强、耐旱、耐盐碱的小麦品种,是在沙漠中成功种植小麦的关键。“我们选择了新疆农科院从河北省农科院引进的‘新冬20’。”韩勇告诉记者,“‘新冬20’的早熟性和丰产稳产性突出,属于新疆优质中筋拉面类型,是喀什、和田及克州的主栽品种,也是新疆年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之一。”
有了好品种,再加上好技术的支持,才能事半功倍。指挥部引入了山东寿光一家公司的水肥一体化自动化装置。公司将调配好的水肥装入特制罐子,从山东运往新疆,五大罐水肥可以管理2000亩土地。由于沙漠地区温度高,蒸发量大,灌溉采用自动滴灌技术。在地下铺设管道,通过管道和滴头,少量多次地把水肥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,最大限度减少水分蒸发。“能比新疆其他地区的半自动高标准农田节约30%以上的水肥。”韩勇说,“另外我们还打了一些水井,以备不时之需。”
此外,地下还埋设了感应装置,用于监测温度、湿度和酸碱度等数值,水肥装置根据感应器数据反馈,自动调节水肥供应,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感应器反馈及时补充营养物质。“在返青、授粉、抽穗等关键期,我们的人员寸步不离,以便随时调整水肥。由于每块区域的小麦种植时间可能相隔十几天,我们还通过观察早种的小麦进行养分调整。”韩勇介绍。
本次麦田试验性成分较大
改良沙漠的收益是长远的
“其实一开始种的时候,我们心里也没底,压力很大,周围的农民也觉得不可能。”韩勇坦言,“我们咨询了包括山东农科院、新疆农科院、塔里木大学的专家以获取智力支持,但预计产量只能达到200公斤/亩,最终达到294公斤/亩是意外之喜。”这次试种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,初步形成了一套沙漠小麦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。
同时,指挥部在种植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。“滴灌带铺设得过宽,很多最中间的麦子长得不好,甚至没长起来。下一步要继续优化滴灌带的铺设,推广全自动滴灌。此外,我们发现早种的小麦在冬天出苗更稳定、更壮,以后要提早播种。”韩勇说。小麦收获后,指挥部计划试种一些青贮玉米,用于做还田肥和给当地牛羊做饲料。
“改良沙漠是一项长期工作,前期3—5年内面临许多挑战和大量资金投入。”韩勇坦言,“但随着土地的不断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成熟,沙漠将逐步变为半沙漠半熟地,最终打造成高产稳产的农田。届时,不仅能实现环境效益,也有了经济收入。像麦盖提县二乡的土地,经过5年整改后已经变为熟地,小麦亩产能达到600公斤。”接下来,日照援疆指挥部计划在未来3—5年内,将麦田从现在的6400亩扩大到5—10万亩,产量突破350—400公斤/亩。防风固沙林也会继续向沙漠推进,扩大至100万亩。

手机访问

友情链接

版权所有

Copyright © 2021-2024 11信息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信息定制微信:730553000